1929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2024-05-07 21:53

1. 1929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木材竞争的缘故[来源请求];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

究其原因,现代经济其实是建立在金融(银行股票期货)上的,周转效率高,使得一元钱发挥了十元钱的作用。但完全的市场和私有制有个坏处就是跟风生产严重,哪里有赚钱资本就涌去哪里。结果产品一多造成积压,价格下降,投资就亏本了。坏账增加导致金融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后重建和地盘利益的重新分配刺激欧美国家的私人投资,结果盲目投资金融虚高在二十年代末达到了峰值即临界点。因此1929就爆发了。也就是在这次危机过后,西方国家开始提高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和计划性比如罗斯福新政。

1929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2. 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1929年的)

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国家在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1919——1920经历了短暂的经济危机,从1924年起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1925年欧洲工业产量恢复到1913年水平并继续快速增长。但是,这一时期已潜伏着许多矛盾。国际金融状况比1914年以前更为脆弱。 首先,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例如美国,到1929年,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其次,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1921——1929年,美国失业者平均每年都在220万人以上。英国失业率在最低的1927年也达9.7%,而瑞典则从未低于10%。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 第三,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如小麦、糖、咖啡、橡胶、铜等等均出现此类情况。 第四,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特别是后一种投机活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猛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第五,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过度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一旦美国“伤风”,德国经济就会“感冒”。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 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3. 关于1929经济危机

简单来说,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当时的情况是资本主义崇拜自由市场,即让市场根据价格规律自动调节,但是由于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使得当时的人们信息不对称,工人阶级很缺钱,但是资本家们不知道,反而扩大生产,这样就形成了东西生产出来的多,但是人们没钱买,所以好多人饿死,多余的东西却需要销毁。
至于股市和银行很简单啊,资本家要扩大生产,必然要从银行贷款,而资本家破产的过多,银行收不回成本,自然会倒闭,而股市就更好理解了,一是企业倒闭多,股市必然下跌,二是银行倒闭也是对股市有重大影响,再加上政府的放任,等注意到严重的时候已经崩溃了,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的原因
原创,试图简单解释这个复杂事件,望采纳

关于1929经济危机

4. 1929年经济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首先由美国开始的黑色星期四是导火线,因政府处理不及时,导致其后的纽约股市大崩盘,因为当时美国许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业务,股市崩盘导致银行大面积亏损,加之人民的挤兑风潮,许多银行没有钱去兑换,故而破产。银行破产后,美国金融市场陷入半瘫痪状态,影响许多工商企业的再生产(因为无法贷到款),故而纷纷倒闭。
    随后的金融危机升级为经济危机,由于西欧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依赖于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故而经济危机向西方转移,最终演变成遍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直接导致了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和日本的蔓延和迅速发展。

5. 1929年经济危机

越来越多的评论员把当前金融危机与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相提并论。众诺奖得主与总统顾问信誓旦旦的宣称,上世纪正是因为胡佛总统吝惜的“不作为政策”才酿成了大萧条的惨剧 美国经济之所以最终走出困境,主要得益于罗斯福为对抗纳粹所实施的赤字财政我们首先来审视一下赫伯特·胡佛的财政政策。与你这些年在财经媒体上的所见所闻相反,胡佛总统在股市崩盘之后的表现,完全就是课本中所描述的凯恩斯主义者的典范。他当机立断将所得税率下调了1%(依据1929年的税法),并迅速扩大政府消费。从1930至1932财年,政府消费增长了42%。

为了更真实地领略胡佛对凯恩斯主义的热衷,我们还必须留意当时政府支出迅猛增长的背景。那时的税收已因经济活动大幅减少,以及自1930年初开始出现的价格性通缩而严重下滑。因此,虽然当时的美国仍处于和平时期,在胡佛任期内还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额赤字,这甚至成为1932年罗斯福竞选总统时攻击胡佛的主要理由之一。

胡佛任上的赤字究竟有多大?他的前任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在自己的任期内年年均有财政盈余,并且一直维持着十分稳健的联邦预算,即便是在1920年代如火如荼的大牛市中也是如此。与柯立芝这位真正奉行小政府与经济自由主义的总统完全不同,胡弗在1932年临走时,把他前任留下的7亿美元盈余,变成了26亿美元的赤字。

的确,26亿美元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可能还不够保尔森给那些大银行家们喂一顿早餐的。但胡佛这26亿美元的赤字是由46亿美元的政府支出与20亿美元的税收所组成的,因此政府花费所占财政预算的百分比其实非常惊人,换算到2007财年,这个赤字水平相当于3.3万亿美元(2007财年的实际赤字仅为1620亿美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注意到胡佛政府在1932年的财政赤字达到了GDP的4%,这绝非什么吝惜之举。

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率之所以飙升的原因并非由于胡佛对财政赤字的厌恶、对金本位的迷恋。胡佛与其前任总统相比,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他非常强硬的要求大公司不得以经济崩溃为理由给员工减薪。胡佛一直持有一种错误观点,即“工人的购买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在他看来,如果企业由于需求不景气而进行裁员和减薪,就会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事实胜于雄辩。在胡佛之前,美国一直奉行不干预的“自由清偿”原则,因此即便发生经济衰退(或“恐慌”),一般来说一两年时间就可以恢复。当然,工人们看着自己的工资单缩水绝非乐事,不过只要坚持两年就能迎来经济复苏,况且经济衰退时物价水平也会下降,一定程度上对冲击起到了缓冲效果。

那么在颇富同情心的胡佛总统带领下,在“开明”企业主即便物价与利润下降也誓死不降工资的承诺下,美国工人的真实命运究竟怎样呢?基础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物价上涨时,购买需求必定减少。30年代初期工人们的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扣除通货紧缩)甚至比20年代的大繁荣时期上涨得还快,直接导致企业雇不起更多工人。这就是为什么1933年3月失业率飙升到28%的原因。

“这的确非常有趣,”某些读者可能还是充满疑云,“但你无法否认,正是二战的巨额花费使美国人走出了萧条。所以很显然,赫伯特·胡佛还是花得不够多。”

很好,那我们现在就来探究这个经济史上最为神秘的问题,即“军事花费修复了美国经济”是否属实。首先声明,我的书很大程度上基于历史学家鲍伯·黑格斯(Bob Higgs)先前做过的大量工作,他曾在多篇论文与著作中指出,美国在1946年之前其实根本没有走出萧条,事实上直到二战结束,即联邦政府对资源与劳动力放松管制之后,经济才恢复了增长。

没错,当罗斯福把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赶赴到战场上之后,失业率骤然降低了。但这很奇怪吗?如果今天奥巴马想用这个方法降低失业率也一定奏效,给那200万被解雇的工人每人发一套军事装备就行了,然后让他们去打海盗……看吧,失业率果然降低了!

美国官方在战时统计出的GDP数据也存在很大误导性。GDP包括政府消费,这意味着许多军事花费也被统计在GDP中,虽然从经济产出的角度来看,政府用100万美元生产坦克,与民众花费100万美元购买家居用品和汽车,这两者对经济的贡献完全不同。

还有另一个被歪曲的事实。黑格斯提醒我们,美国政府在战时进行了价格管制。一般来说,如果美联储通过大量印钞的方式让政府购买军需用品,那么CPI(消费价格指数)一定会暴涨。统计经济学家在计算GDP时,通常会从中扣除CPI,以反映生活成本上升的影响,因此真实GDP一般没有修正之前(名义GDP)那样出色。但这种“CPI修正法”不适用于战时,因为政府用价格干预的方式阻止CPI暴涨,那么此时官方公布的CPI必然是一个被扭曲的数据,按这个CPI修正后的“真实GDP”其实并不真实,而是被明显高估了,就像前苏联公布的工业产值一样。

如果说凯恩斯主义者喜欢用错误的经济学理论、被误读的历史来证明扩大政府赤字是正确的,那么芝加哥货币学派比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货币学派主张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并将大萧条归咎于美联储“意志力的薄弱”。

写书的时候,我通过研究发现,自从1914年11月美联储成立,直至1931年,纽约联储一直维持着创纪录的低利率。“窗口贴现利率”是美联储要求成员银行向其支付的抵押贷款利率,这个利率自联储成立以来一直维持在%3至%7之间做区间震荡,直到1929年股市崩盘。

1929年10月,股灾爆发。美国遭遇了黑色星期一与黑色星期二。短短两天时间里,股市分别下跌了13%与12%。11月1日,联储当机立断下调利率,将原先一直维持在6%的窗口贴现利率直接调降了1个百分点。随后几年里,联储继续大刀阔斧的减息,窗口利率甚至在1931年5月达到了1%的纪录低位,并一直维持到1931年10月,此时美联储不得不开始升息,试图遏制由英国废除金本位所引起的黄金外流(全球投资者担心美国很快也会像英国那样违约,因此在美国黄金兑换窗口尚未关闭时,疯狂用美元兑换黄金)。

您可能不觉得这有什么新鲜,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美联储会在经济衰退或恐慌时调降利率以释放流动性。此举有助于减少危机带来的伤害,并实现经济软着陆,而这是固定利率政策所无法做到的。

但事实怎样呢?在我们关注的整个时间段里,纽约联储所实施的最高利率也不过只有7%,而这7%的高利率竟然发生在之前1920 ~ 1921年的经济衰退期。

或许你从未听说过在大萧条之前,美国经济还有一次衰退。实际上这次衰退的情况也非常严重,1921年的平均失业率为11.7%,所幸的是经济复苏得很快,失业率在1922年就降到了6.7%,1923年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达到了2.4%。

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忽然注意到一件事:从1920至1921年,美联储一直维持着高利率,表面上似乎对经济不利,但高利率却能帮助彻底“净化”产业机构中的陈腐。在一战中,美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近乎翻倍,那么于1920年开始实施的高利率无疑扮演着净化器的角色,冲刷掉那些只适合在战时生存的企业与不良投资。

进入1923年之后,美国资本体系变成了高效的生产机器,但倾斜性与不公性日益凸显,再加上安德鲁·梅隆的大幅减税,整个20世纪20年代毫无疑问已成为载入美国史册的“超级繁荣期”。美国普通百姓不仅变得更加有钱,而且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很多人就是在这段时期生平第一次用上了电,并拥有了汽车。

相反,美联储在30年代“基于某种原因”所实施的减息举措不仅毫无功效,而且播下了噩梦的种子,随后到来的是美国历史上最坏的十年。

想象一下,如果不存在中央银行,市场上只存在单纯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像过去那些日子一样),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当恐慌来袭,人们忽然认识到自己手头极缺流动资金(他们多么希望自己当初多存了一些钱)时,放贷的人会怎么做呢?

答案很显然,他们会提价(贷款的价格就是利率)。在泡沫兴起的过程中,流动资金会逐渐变得稀缺,因此其价格必须反映这种信息。人们应该针对这个价格理性调整自己的行为,因为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毕竟有它自己的意义。

那么现实怎样呢?真的要“感谢”凯恩斯,更要“感谢”米尔顿·弗里德曼!中央银行家们现在都认为在流动资金短缺时,他们应该开启信贷龙头拼命注水。不过为了做到这点,他们必须首先“稀释”信贷浓度。就好比一个酒商现在只有3瓶酒,但大批顾客蜂拥而至,为了不让任何顾客失望,他决定兑水,把1瓶酒兑成9瓶,这样每位顾客就都能喝到酒了。

我们也可以换个例子:一位卡车公司老板本来准备进行一次大检修,但忽然接到了紧急订单,于是不得不拖延检修,紧急送货。那么此时他一定会临时提高送货价格以反映潜在风险。他会要求对这种潜在风险(如卡车司机的安全,卡车长期使用的损耗等)进行额外补偿。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银行。经济衰退时所有企业都急需现金储备,银行也不例外。就像一场飓风来袭时,百货商店中的照明设施与发电机会涨价,以保证其供给平衡一样,金融风暴到来之时流动性也应该“涨价”,因为所有人都认识到自己手头极缺流动性。

1929年经济危机

6.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07年宋鸿兵书中有一章讲这个
我概括一下,真正图谋三步走:
第一步:就是由德国银行家启动通货膨胀这部绞肉机来迅速掠夺德国人民的积蓄。
第二步:英国银行家影响政治,恢复金本位制,凯恩斯反对(其实也是国际银行家的一步棋),失业率上升,人民反对,金融改革,打破“国债为抵押货币发行上限”
第三步:美国“剪羊毛”

之前美国大量黄金由于“美联储”刻意降低利率,英国提高利率,大量从美国流进英国,从而使第二步棋得以付诸实践。

7. 请教一下 1929年经济危机的 具体情况

  概括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编辑本段爆发原因
  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国家在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1919——1920经历了短暂的经济危机,从1924年起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1925年欧洲工业产量恢复到1913年水平并继续快速增长。但是,这一时期已潜伏着许多矛盾。国际金融状况比1914年以前更为脆弱。   首先,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例如美国,到1929年,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其次,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1921——1929年,美国失业者平均每年都在220万人以上。英国失业率在最低的1927年也达9.7%,而瑞典则从未低于10%。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   第三,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如小麦、糖、咖啡、橡胶、铜等等均出现此类情况。   第四,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特别是后一种投机活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猛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第五,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过度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一旦美国“伤风”,德国经济就会“感冒”。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   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编辑本段表现
  它表现为大批银行倒闭,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破产,市场萧条,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编辑本段爆发规律
  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以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
  编辑本段特点
  ①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生产部门;   ②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③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
  编辑本段过程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   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编辑本段解决措施
  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经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全国工业复兴法》(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y Act)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 Eagle),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时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   “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新政并没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因经济危机的根源还存在.   效果和影响:   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本段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与1929年相比,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三千多万工人失业,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请教一下 1929年经济危机的 具体情况

8. 1929年股市崩盘的原因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和萧条。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引发股市崩盘的直接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